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执政党必须依靠的基本社会力量。
我说这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市场经济,坚定我们对市场经济的信念。在中国,石油、电信等行业经常受到批评,真正的问题在哪儿?是政府没有把行业放开,只允许一部分企业做,不允许另一部分企业去做。
中国的企业家和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家是否一样?从大概念来看,是一样的,无论中国的企业家,还是西方的企业家,都在应对不确定的问题,都在进行创新。只从价格的角度,不能真正理解市场经济。再看土地市场,没有真正的私人交易,而是政府的强制交易。什么叫老板?你没有发现别人的错误,那么所有的错误都是你的,这就是老板。但现在不能,因为政府不允许
有人测算过,按照零售商库存记录的商品种类计算,在250年前,人们能够消费的商品种类大致是10的二次方――也就是上百种而已。但仔细看一下,钱拨下去之后到谁手里了?大部分没有到最穷的、最需要钱的人里,而是到了某一个县、某一个部门领导的老家,某个亲戚手里。准许 国内个人资金进入的消息,在推高H股价格的同时,也完全有可能形成香港股市的"A股化"或高度泡沫化。
根据这个计划,中国居民通过中国银行和中银国际证券公司在天津的分支机构买卖香港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交易的证券品种。八月二十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将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始试点,让中国居民个人直接投资香港证券市场。在我看来,中 央政府不惜招致国际舆论的猜测而迅速叫停这项试验,的确是他们对"港股直通车"的利弊得失没有把握。人们普遍预期,当大量的国内资金流向香港股市时,港股的需求将迅速上升,从而对股价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积极的角度看,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正在为严 重的流动性过剩而困扰,而外汇过剩则是形成流动性过剩的一个重要原因。这项业务被人们称为"港股直通车"。
而股市泡沫破灭则将通过"财富效应"对本来就已经严重萎缩 的国内消费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三天之后,中行董事长肖钢表示,内地客户投资港股的申请下周可在天津受理。"港股直通车"的仓促宣布和紧急叫停充分反映了中央政府在做出重大经济决策时对各项政策目标缺乏协调。进入专题: 港股直通车 。
类似的情形人们在中国政府向中国境内居民开放B股时已经出现过。因此它的紧急叫停便引起国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并称将随后陆续推广到全国四十个重点城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26页)亚里士多德说:一切事物都是围绕着一个枢纽在旋转,这个枢纽就是闲暇。
当闲暇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人们就会偏好闲暇。所以,有两种情况人们会更加偏好闲暇。
如一位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曾经为自己劳动的父亲算了一笔帐,结果是,父亲每天的纯收益只有两角钱。另一种情况是当劳动的收入很低时,由于这时来自劳动收益的效用也很低,所以这时闲暇的效用将大于劳动的效用,在这种情况下,理性的人会更多选择闲暇,而不是劳动。
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贫困地区的劳动条件一般十分艰苦,所以劳动收益也很低。马克思说: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的和外在的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讲,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一种情况是当一个人劳动收入很高时,这时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自劳动收益的边际效用减少,而来自闲暇的边际效用增加,这时一个人会更加偏好闲暇。所以,一方面,我忙故我在。懒的现实表现是享受闲暇。当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决策理性水平,但从总体看,自己仍是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最佳决策者。
什么是懒?《新华词典》的解释是:懒,不勤快,懒惰。这里关键任务是要改变和提高劳动的边际收益。
所以,有些人偏懒是与自己对闲暇有偏好有关。追求效用最大化是人的天然本性和最终目的。
另一方面,治懒我们也应当治穷。在现实中,有些同志认为贫困地区的人穷的主要原因是懒。
其次,特定的偏好结构是产生懒的偏好原因。虽然劳动也为人提供一种效用的满足,但劳动的效用最终取决于闲暇的效用。懒的收益是决定懒行为的基础条件。一般而言,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偏好结构不可能绝对相同,总是会有些区别的。
在闲暇中,人才能真正体会存在的本质。所以,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区间内对懒可能会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在行为上会有不同的表现。
从经济学角度看,懒也是一种经济均衡。当闲暇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人们就会偏好劳动。
进入专题: 经济均衡 。所以,一方面是越懒越穷,懒肯定导致收益减少,这是必然的。
另一方面,我闲故我真正在。而懒惰就是指不爱劳动和工作。懒主要提供给人的效用是闲暇,而闲暇是人生活的主要目的。所以,懒实质是人对劳动的一种规避。
懒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在劳动与闲暇的配置中,劳动与闲暇时间的分配必须与对劳动与闲暇的偏好结构相匹配,因为这是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基本条件。
首先,懒是人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现实表现。所以,懒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理性的个体在特定经济环境条件下对劳动与闲暇的一种均衡配置,有其一定的存在合理性。
由于不同的人对效用最大化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所以对同一种行为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最终的判断依据仍是自身的感觉,所以自己是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最终裁决者。一般而言,懒的均衡点是:闲暇的边际收益等于闲暇的边际成本。